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徐绯璐 薛忠义:发生逻辑、真实意蕴、学理考量:马克思廉政思想三重维度论析

    2019-05-27 马院宣传工作室 点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fDGG5tCAa0FLGeDH7f7MD5Ncib8Z7oV07jroUOlbDIdAwnaiaIlxgfTO2eR0ZLaXwlF9WgmNAGW5B0OhqUYh3zQ/640?wx_fmt=jpeg

    马克思廉政思想是廉政的指引和导向理论,是廉政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石。发挥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理论价值和时代功能是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而其首要任务就是回归马克思廉政思想本身,重新研读马克思经典文献中的廉政思想,挖掘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精髓,并用科学的马克思廉政思想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

    一、马克思廉政思想的发生逻辑:现实层面、理论层面、发展层面、价值层面的四维结合

    马克思廉政思想从发生学上考察,是现实层面上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层面上前代学者成果总结的升华,发展层面上思想本身创新完善的过程,价值层面上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展现。

    马克思廉政思想有着巨大的历史必然性。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加速贫富分化,产业革命是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工厂制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革命,产业革命使自然矿石资源得到开采,煤铁锡矿用于生产和出口,蒸汽资源得以运用,蒸汽轮船繁荣了交通运输,机器成为生产的直接动力,改变了奴隶封建社会时期的原始手工,生产力迅猛发展。但产业革命不单单是生产技术的革命,更引发整个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阶级对立,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阶级,两者的矛盾越发尖锐化,正如恩格斯指出产业革命 “把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将敌对的各方逐渐划归为两大阵营,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无法调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能够存在、巩固和发展,不仅需要强制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规范人们的行动,而且还需要意识形态为这种政治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论证,而宗教是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统治的重要理论武器。资本主义正是利用宗教信仰愚昧、欺骗、麻痹工人,使无产阶级安于现状,把翻身做主人的命运寄托于来世和彼岸世界,马克思将宗教比作人民吸食的鸦片和幻想中的太阳,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之所以在人脑中发生出来,根本原因在于在人的背后有一个颠倒的世界,即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现实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有捣毁机器等初期斗争,也有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罢工运动,这些斗争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果,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但没有动摇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根基,斗争结果也均以失败结束,无产阶级迫切渴求科学的理论作为阶级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廉政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廉政社会最初的构想,整个国家以严格的社会分工为城邦的基本准则,生产者阶级为整个社会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并执行国家经济职能,护国者阶级以保卫国家为职责充当国家统治的辅助者,统治者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并管理国家,柏拉图主张在统治者和保卫者中实行财产 “共产” “公妻” 制度, “因为人们之间的纠纷, 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三个阶级安其所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国家也就实现了理想、正义。到了古罗马时期,公共事务权力由不同的权力机关掌握且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实行共和政体,法律以政治保护的形式扩展到罗马公民的政治活动中并作为最高统治者政治命令,实行法学政治。

    近代以来,人敬畏于自然利维坦式的霍布斯国家契约,充分尊重个人自由权利的洛克有限政府契约,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独立又牵制的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人人生而平等的卢梭人民主权。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时期,康德的道德自由、费希特的理性自由、黑格尔的精神自由,唤醒人自我意识的自由的全新尝试。19世纪在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指引下,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协作制度、欧文的劳动公社开始了对自由、平等、公正、人权思想的真正实践。马克思廉政思想正是基于西方学者多维的理想政治观并加以批判和总结予以学理性升华,是能够应用于实际,指导无产阶级廉政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

    就马克思廉政思想的发展脉络而言,马克思几部重要影响著作中均有体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败行为,欺骗压榨,道德沦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阶级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那样腐朽,那样无力再前进一步”,以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食不果腹、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论述无产阶级在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斗争中抛掉以往肮脏腐朽的社会秩序,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完成历史使命,并将无产阶级的利益上升为整个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的必要性以及无产阶级廉政政权的历史意义,并控诉了西方社会的上层建筑只是行政权力的装饰品,“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法兰西内战》这篇文章被普遍认为是马克思廉政思想最集中的表达 腐败现象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经济、私有政治、私有阶级统治下国家权力异化的产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让人民掌握政治权力控制物质和精神力量,使国家公职人员成为人民公仆为防止国家公职人员权力异化,实施普遍和民主选举官员,并实行随时撤换、罢免、控告等监督机制,建立一个不论公职高低一律发放不高 于工人工资水平的廉洁政府。就马克思廉政思想的价值层面而言,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是马克思廉政理论的特质表现。科学性是马克思廉政理论的最基本价值,马克思对腐败现象从根源上进行阐述,腐败形成于国家与特殊 社会阶层的对立,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以生产生活状况、社会制度形态和国家政权形式为表象,由于社会公共权力和生产生活资料仍被占少数地位的统治阶级控制,资产阶级廉政建设的 “民主” 和“法制” 是腐朽统治下的虚伪和欺骗。批判性是马克思廉政理论的最核心价值,批判是哲学的固有属性,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 “国家崇拜”,批判了国家与社会的头足倒置关系,指出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政治其实质就是权力的拜教物,资本主义的官僚体系就是谋求私利的工具,国家只是资产阶级飞黄腾达、升官发财的手段。实践性是马克思廉政理论的最根本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巴黎公社政权将马克思的廉政思想付诸于实践,废除警察和常备军,收回立法权和司法权,摧毁旧的意识形态,将无产阶级的利益作为构建廉政的核心。马克思科学的廉政理论有利于构建完备的反 腐倡廉体系,马克思批判的廉政理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场域,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实践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思路的创新。

    二、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真实意蕴:廉政概念的误读与廉政本质的回归

    以 “廉政” 为关键词检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未发现查找结果,在现有保存的马克思相关经典文献中没有发现含有 “廉政” 一词的直接论述。马克思在世时没有以政治家自居, 更多的是以编辑、学者、思想者的身份审视社会变迁,挖掘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根源,阐述无产阶级的理论以引领工人运动。马克思没有直接领导无产阶级执政治国的实践,没有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权,基于此学术存在这样一种误读马克思没有专门研究廉政理论,甚至有学者夸大为马克思理 论中没有廉政思想。因此,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真实意蕴是研究马克思廉政理论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纵观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研究成果,在观点阐述时常会陷入以下几个误区文献研究与理论构建缺乏有效联系,研究成果呈单一化倾向。马克思廉政思想的重要观点在《法兰西内战》中得到深刻诠释,期刊论文多以巴黎公社政权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的廉政思想。马克思廉政理论的核心本质是 “廉政取决于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微观而言就是无产阶级政权的巴黎公社是马克思廉政理论的最初实践探索,因此许多学术著作单以《法兰西内战》一本文献为研究范本,以巴黎公社政权为廉政理论的实践典型,将《法兰西内战》中所反映的巴黎公社廉政建设理论扩大为所有的马克思廉政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马克思的思想也是一个不断随着社会背景、实践特点、个人思考而逐渐完善的体系,应该说马克思廉政思想在《法兰西内战》中进入理论的高潮,也经历了实践的检验,确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马克思廉政思想不是马克思头脑 中的偶然萌发,或是社会环境突然陷入腐败黑暗亟需廉政理论的方向指引,而是源自资产阶级长期腐朽统治下以及工人阶级数次成功或失败的抗争乃至马克思关于社会未来发展构想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个动态理论,因此关于马克思廉政理论也散见于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中,不能以点概面将《法兰西内战》廉政理论扩大为全部马克思廉政思想。考察视角有失偏颇,严重缺察经济学手稿与《资本论》等经济学著作。 “廉政” 涵义一是廉”二是 “政”,因此廉政理论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马克思廉政思想从政治学方法开展,论述政治体制、政治机制、政治形态、政治方法等从国家学方法开展,论述廉政国家、廉政政权、廉政政党、廉政政府等从治理学方法开展,论述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法、治理目标等。腐败是以政治手段非法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从经济学角度阐述廉政是廉政理论研究的重要维度。然而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廉政理论还没有从经济视野开展,无论是在微观上以《国民经济学大纲》《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为范本着手廉政理论的挖掘,还是从宏观上研究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关系、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中渗透的廉政思想,马克思廉政思想政治角度研究是核心角度,经济角度开展是目标角度,是哲学上从结果反思过程的辩证思维的有效运用,廉政建设的归宿是自由 全面的发展首先要以物质财富为重要支撑,缺少了经济维度的马克思廉政理论不能称之为完备的思想体系。

    研究范围界限不明,理论定位含糊不清,将诸多反腐败观点简单划归为廉政理论。廉政与反腐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同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廉政理论的研究必然涉及也必须要参照反腐败理论,但是廉政与反腐又是两个不同的学术问题,廉政是从正面向度论述一种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构造一种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想腐败的政治环境,而腐败是从负面向度阐述惩治行为堕落、政治黑暗、以公谋私等违法现象。廉政与反腐理论各有侧重,思考角度不同,运用方法不同,目的归宿也有所差异,廉政比反腐理论视野更为宏观,建设目标更为远大,可以上升至国家、民族、整个世界发展的共同愿景。反腐比廉政理论更为细致,是从切实可行的措施角度打击混乱政治现象,反腐败是微观层面上的惩治行为,也涵盖经济运行机制、纪律限制条令、法律惩治条例等。马克思的廉政理论与马克思的反腐败理论尽管有学理上的相近之处,但更多的是以差异性表现,很多学术观点将二者混为一谈,将马克思廉政理论仅仅局限于反腐败措施,罢免、撤换、控告、检举等角度,并没有立足廉政研究的根本点,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性质、执政阶级、经济根源、意识形态构成等方面,真正挖掘廉政理论的学理导向。

    理论考据与现实关联有失兼顾,缺乏国家转型时期暴露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马克思廉政思想是无产阶级政权廉政建设的典范性和指导性理论,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必须发挥其发展性和创新性的功能。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长期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廉政理论必须符合新时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建设需求,打破以反腐败为贯穿始终的传统思路,上升至制度层面、法治层面、文化层面以社会形态的方式加以思想引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命脉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实践典范依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而学术界对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研究注重理论挖掘,缺乏实践考察,注重一般规律阐述,缺乏国情特色创新。特别是中国社会正步入新时代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逐渐由传统大国进入现代强国之列,转型期的廉政建设是矛盾突发时期,在廉政思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更需要加以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才不会陷入西方社会的陷阱。现有的马克思廉政思想研究缺乏联系当代世界的时代特色和当代中国的国情特点以经典理论指导现实理论的集中表达。

    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真实内涵必须在澄清上述误区后加以明确界定,厘清理论的涵盖范畴及科学指向。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廉政思想的定义比较模糊,泛而概之以马克思的廉政理论,即马克思包括 恩格斯对指导无产阶级廉政建设的总的理论和根本看法,无产阶级如何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改变穷困潦倒的生活境遇,探索出一条无产阶级能够建立政权,政治上实现清正廉洁,进而实现物质丰富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具体而言对马克思廉政思想内涵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加以考虑阶级视角。腐败不是自古产生,更不是永久恒存,是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后通过社会制度的稳固形态而形成的”。私有制的确立,出现了剥削现象,加大了阶级分化,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其内部由于整个社会的私有性质,追求私有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以统治阶级集团为优先发展,从而滋生以公谋私的腐败。马克思的廉政观立足于无产阶级的视角,彻底铲除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政权。马克思提出廉政实现的首要因素是国家制度,私有制的存在是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资产阶级的繁荣程度决定了其掩盖下的腐朽程度,有阶级差分的国家不可能构建廉政,廉洁政治在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印证了廉政必然实现的前景。

    资本视角。“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劳动相对于资本是一种处于弱势的生产要素,资本家用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原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力投入生产,掌握了对整个生产和劳动过程的控制权,除了货币生产资料,资本家还拥有土地、管理、股份等其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而劳动者只有出卖劳动力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在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中,资本家通过资本掌握了整个流通环节,更控制了最为关键的剩余价值控制权和剩余价值索取权,正是由于资 本这种极强的掌控力和诱惑力,驱使资本家超出人类道德底线,以非等价原则获取工人的劳动成果,致使劳动和资本处于完全对立的关系。腐败使社会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掩护让劳动者利益的侵蚀由非法演化为合法,资本家变本加厉地损害他人一切权利而完成财富的积累,是当代腐败现象资本主义形态的展现。马克思廉政思想重点论述了廉政实现的根基是公有制制度,公有制以经济上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克服资本的独占性质,消灭资本控制力存在的压榨和剥削。

    权力视角。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威以获得个人好处,马克思曾提出财产权力是国家所有者的权力,政治权力是国家的权力,资产阶级通过获得财产权力再经由政治革命取得政治权力,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后掌握整个国家的权力。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高居社会之上的异己力量,而腐败现象正是国家权力的伴生物。马克思高度评价了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巴黎公社 “廉价政府”。公社废除了常备军和官吏两项最大开支,打碎了宗教、军事、司法官僚机器,将行政权、立法权由工人掌握,并通过普选、罢免、监督三维视角防止公职人员由 “国家公仆” 变为 “国家主人”,公社内部无论官员等级高低一律实行和工人工资等同的低薪制,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巴黎公社的廉政政权体现了现代政治的雏形。

    共产主义理论视角。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首先指的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 义是人类的高级文明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共产主义是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协调发展。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一项现实的运动过程,需要很多条件和长时间努力。马克思廉政理论从社会制度层面提出的廉政制度必须依托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中。廉政是对苦难社会现实不公的批判,渴望建成一种没有劳动剥削,没有贫富差异,没有等级分化,每个人都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归属,这正印证了共产主义理论中的和谐。廉政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很多腐败行为还会频发,但整个公正清廉的社会环境已经确立,腐败不能成为颠覆社会统治的毒瘤。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并与同时构建的精神文明并重时,达到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与阶级差别一同消亡,腐败与廉政的这对矛盾统一体不复存在,将真正使马克思廉政思想付诸实践。

    廉政建设视角。廉政必须以公有制为立足点,廉政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廉政的政治制度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廉政的政治思想是社会主义理论,廉政的政治保障是民主政治,廉政的政治表现形式是公平正义,廉政的实现方法是政治公开,廉政的根基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廉政的实现途径是法治。就 “政局” 而言,营造公正清廉的政治环境就 “政制” 而言,建设高效廉洁的政治法律制度就 “政治” 而言,打造 “小政府,大社会” 的治理模式就 “政策” 而言,依法制定并执行取信于民的政治措施就 “政德” 而言,各级官员具有廉洁奉公的公德和不贪不腐的私德就 “政法” 而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将权力置于透明之下行使才能破除腐败滋生的环境。

    三、马克思廉政思想的学理考量:理论解说的认知延展与中国廉政的方向导引

    马克思廉政思想作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廉政思想的理论渊源,也是廉政思想逐步创新开拓的逻辑立足支点,与其他廉政相关理论有着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系统联系。对廉政的理论认知因马克思廉政思想的深入阐发而得到学理上的深化和扩延。

    完善廉政政治哲学取向。廉政的政治哲学是对廉政的理论内涵和基本内容的科学概括,是对廉政的应然指引。廉政的文本含义是使政治清廉。廉政是基于国家在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要求中构建的一种政治价值和政治形态。关于廉政研究的主要维度,目前大致从这些方面展开 统治者和思想者对廉政建设指导理论的贡献,有关司法制度、行政考核制度及社会监督制度等廉政微观制度形态的分析,具体的反贪防腐、奖廉倡廉的政策措施,政党的政风状况和官员的官德情况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作用,廉政建设过程中 “涌现的典型倡廉人物和反贪事迹,在当时或后世对廉政建设发挥重要启迪引领功能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实物证据、历史遗迹等”。马克思廉政思想以 “政” 为中心论点,涉及范围涵盖政治格局、政治制度、政治策略、政治道德,以至以廉政阶级搭建政治主体,以廉政结构塑造政治形态,以廉政程序映射政治规范,以廉政监督反映政治能力,涉及到更多的廉政理论涵义维度,并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角度分别阐述了廉政建设的行政、司法、监督具体措施等方面,将廉政的基本内容微观化。

    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国家治理是社会科学中的高端和顶层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即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系列制度和程序,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善治状态,是国家与社会发展实现和谐统一。

    “廉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政治能力的高效反映。中国治理体系以党领导人民在多维领域治国理政的国家制度为基本框架,以政治上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和经济上的公有制主体为核心。因此,社会主义的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依据马克思的廉政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国家是廉政建设的根本保障,以马克思廉政思想指导国家建设就是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过程。

    明确现代政治伦理价值目标。政治伦理以道德性和秩序性为构建基础,用一套稳定成熟的政治框 架机理蕴含秩序特征,现代的政治伦理发挥于协调人与人之间、集团之间、政党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是规范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道德准则。廉政在现代政治伦理层面表现为通过思想修养和行为约束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统一,实现现代政治管理取公正弃邪恶,取高效弃无为,取民主弃专制,取廉洁弃奢污,取民道弃官道。马克思廉政思想彰显了政治伦理层面人民至上的伦理价值,民主反腐的伦理诉求,敬畏责任的伦理自觉,勤廉节约的伦理应然,这与现代伦理目标的政治维度层面高度契合。马克思廉政思想在廉政道德、廉政价值、廉政意识层面重新塑造人的廉政修养,昭示了未来廉政社会的实现在伦理层面的现代政治构建设想。

    彰显政治生态建设路径导向。政治生态借助自然科学的生态学理念,可理解为政治行为个体与政治环境的关联及运行肌体,廉洁性是政治生态构建的价值表征,廉政生态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纯净的政治生态是反腐败问题和廉政建设的本质之举,以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从源头上消除腐败行为。马克思廉政思想首要观点认为政治制度的性质是廉政的根基,私有制下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形态只是通过权力的占有进而获得资本红利合法化,私有制不被替代就无 廉政可言。而重构政治生态的核心就是制度建设,既包括宏观上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又涵盖责任、职能、运行流程等微观制度体系,将权力回归其本质和源头。政治生态是将廉政的政治环境以自然模式的稳定性方式加以形成,让清廉成为政治生态的最显著特征,马克思廉政思想的廉政构建策略正是政治生态的建设达成目标,是指引清廉政治生态营造的学理导航。

    深化理想信念在廉政意识培育上的认知。理想信念在廉政意识中起的支柱性作用堪比船航行中的“压舱石”,理想信念缺失或偏颇的人会得 “软骨病”。对于腐败现象的发生,最根本源自于理想信念上的滑坡,人们难以自觉抵抗各种腐败行为的诱惑,在头脑中出现了腐败与贪婪、意志薄弱、道德退化等错误意识,以金钱的占有和公权的掠夺为政治手段,获得政治位置或牟取经济利益。在新时代的廉政建设中,思想上廉政意识的树立始终是关键环节,而理想信念又在廉政意识中居于灵魂地位。理想信念是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历经风险的信仰支柱,是淡薄名利下安之若素的自然状态。以坚持政治操守为原则,激发廉政意识中对理想信念的深刻认知以贯彻政治要求为标准,唤起廉政意识中对理想信念的自觉践行 以提高政治素养为目标,激发廉政意识中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只有树立起理想和信念这道防线方能构建强大的、压倒一切诱惑的廉政意识,即便有贪腐思想的渗透,政治行为也不会因此而变色。廉政意识是将马克思、恩格斯不贪、不腐、奉献、公正、正义等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上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确立共产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其核心,使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廉政社会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一种政党清正廉洁、政府依法治理、社会透明公开、公民素雅文明的良好社会生态。

    昭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近代中国在屈辱压迫中渴望复兴,资产阶级建立的中华民国只是封建势力的傀儡政府,在军阀混战时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将国家政治与经济视为家族势力范畴。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被历史所证明。当前党承担的历史重任和面临的时代挑战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显得更具有时代意义。马克思廉政思想格外注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阐述了防止党员干部由社会公仆演化为社会主人,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罢免等形式严整党内作风,这正反映了执政党的廉政建设是任何时期廉政的关键之举,深刻体现从严治党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法律是惩治腐败的最有效手段,运用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边界,控制权力的使用范围,建立反腐败法律系统,实施以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克服 “人治” 对权力使用的随意性,现代廉政建设走法治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法治需要构造良法制度并确立宪法权威,良法是指废除并清理过时的法律规范,减少法律之间的冲突,突出法律对人的保障,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又要展现中国特色并同国际接轨。承认宪法的权威性,保证任何行政措施和改革举措都符合宪法要求,同时塑造法治政府和建设独立的司法体制。马克思的廉政思想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用法治建设廉政,但是以纪律规范、条文条例的形式约束腐败现象,巴黎公社时期制定的系列低薪制、廉价政府制、废除常备军等措施都是以制定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条例并加以书面规范形式保证执行,这也是新时代中国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着重借鉴的方面。

    引领中国廉政道路的前行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明了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中国廉政建设具体实践目标,要开创呈现清洁明净而又安定祥和的政治状态,从而昭示了新时代中国廉政道路的发展指南。中国廉政道路的开创,不是依靠传统的工具性反腐败理念,不是对廉政文化简单的或完全的价值回归,不是回返经济总体运行水平较低、物质资源匮乏情况下的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是与中国经济客观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以确保中国社会稳定和谐为大局,力求从体系化、制度化层面构建并最终形成整个社会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中国廉政道路首先要 坚持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理论指导地位,并汲取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营养,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政建设策略,始终坚持以中国的现实国情为建设根基,以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梦想为目标。具体而言,中国廉政道路的实践方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治形态,是根据中国廉政发展和反腐败的现实要求自主推进的政治进程,既涵盖权威性 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又包括以说服和劝导方式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综上所述,马克思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它提供了观照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新视野,透彻理解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精髓更有助于科学把握廉政的实质内涵,以辩证视角看待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马克思视域中的廉政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廉政的实践要克服诸多超越现实的问题,廉政的道路选择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中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对于马克思理论中丰富的廉政思想的系统挖掘和考证,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将廉政社会的构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使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马克思廉政理论作用的发挥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上一条:洪岩:联动警务实训搭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平台 下一条:史春林 马文婷:“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 ——学习习近平关于边海防安全维护与建设问题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