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正文

    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这里有我的青春岁月——记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援青博士董仲磊

    2020-11-20  点击:[]

    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这里有我的青春岁月

    “这里的气候还挺干燥的,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流鼻血,嘴也很干,你们这都是怎么做防护的?”在下乡调研路上,我不停向当地同事请教“经验”。2017年12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我到青海省挂职西宁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春选择,雄心万里,好儿女纵横天涯披风沐雨!”跨越3000公里,从海拔20米到2200米,从滨海大连来到高原西宁,但高原的海拔和气候却未厚待我这个来挂职服务西部的博士。到西宁第一天,我就领略到了新环境的寒冷和干燥,清晨气温逼近零下二十摄氏度,本想转转,熟悉下环境和路线,没想到走到室外耳朵都快要冻掉了。

    初来乍到的陌生,远离家人的思念,还有随之而来的身体上各种不适,这些并未消磨掉我当初决定参加博士服务团时的热情。安顿好住宿,明确好岗位职责和挂职任务后,跟随同事走区下县,用自己的脚力、笔力和脑力,全情开启了这段苦乐交融的新征程。挂职服务时间有限,只有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为,对这个地方有所留,才算不虚度这一年时光。

    用心揣摩“怎么干”做外宣工作的参谋者

    来之前,我对青海、西宁的印象都是蓝天、白云、青山、羊群、油菜花,总之就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场景……来到西宁后才发现,整整齐齐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头,与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一样,这主要还是城市对外宣传的辐射度和传播度还不够。如何配合外宣办主任和同事们做强西宁外宣品牌,唱响西宁声音,讲好西宁故事,是首要思考的问题。

    大连是浪漫之都,精准定位抓住了自身独具魅力的城市属性,城市品牌早已打响,通过调阅资料、观看视频,跟同事沟通交流,在掌握了西宁市外宣工作现状后,我赶回大连调研,后又与赴广州、南宁外宣工作调研组成员深入交流讨论,终于拿出了外宣工作的思路和方案。

    挂职的日子里,跟随拍摄团队完成以“绿水青山 幸福西宁”为主题的西宁城市形象宣传片,为“外国专家眼中最美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和“西宁市绿色发展青年说公益论坛”提供我市城市形象宣传片,与同事共同策划举办“走进西宁”暨媒体眼中“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采风行活动,邀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17家纸媒、11家网媒对西宁宣传报道。立体广泛的宣传,对于扩大西宁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正如同事周辉所说:“大家共同努力,既要参考外地经验,又要有所举有所不举,那外宣工作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大家沉浸在过年的温馨氛围中,我和外宣办的同事们格外激动,6点55分,西宁市外宣片《绿水青山 幸福西宁》在CCTV-1《朝闻天下》播放,西宁市对外宣传工作迈出了一大步。虽然身在大连,但电视里那5秒钟的短片让我心潮澎湃。


    用脚丈量“干什么”做理论宣传的研究者

    其实,在西宁挂职这段时间,我把很大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调研上面。一年里,我抓住一切机会调研,行程3000多公里,走遍西宁市4区3县22个市直单位,多次往返大连、西宁调研,收集资料。我想用学业所长为西宁建设、西宁宣传贡献力量。这一年,和同事们一道撰写理论文章21篇,3篇报告得到省市领导批示。特别是在宣传部大力支持下,由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西宁市近10年来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基金零的突破是2018年青海省唯一立项的市州级单位,成为全国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门唯一立项课题,更是得到了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的批示。

    挂职结束后回到大连,我依然很挂念这个地方。仅去年就往返西宁5次,以“西宁人”身份或独作或合作发表文章10篇,邀请西宁年轻同志参与我的课题12项,协助西宁市委宣传部执笔完成12万字的国家级项目。这种沟通和联络,正潜移默化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同事。

    从枯燥的理论到鲜活的实践——挂职经历让冰冷的科研有了温度,也让研究工作接了地气。通过细致的工作,拼搏的韧劲,用心为全市理论研究和社科队伍建设作积极努力,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其实,回味起这些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感动、一种亲情、一种接续做好西宁宣传工作的力量。

    用情沟通“怎么办”做沟通交流的奉献者

    西宁期待的是更多的人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努力培养带出一批“本土化”的专业人才,让博士服务团在青海、在西宁产生“裂变效应”。作为大连派出的博士,我们积极依托大连高校资源优势和个人工作积累资源,努力在派出单位和服务单位间架设桥梁纽带,争做“博士红娘”,促成了西宁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员暨骨干通讯员50人培训班和西宁市群众文化馆管理者50人培训班在大连高校开班,培养锻造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促进西宁市宣传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年的时间很快,挂职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人问我,挂职以来遇到过什么挫折或担忧吗?我倒也平静,其实真没什么,各方面都好,领导和同事都很关心和照顾我。应该说,工作上有平台、干起活来很顺心,生活上有保障,唯一牵挂的就是家人。老人年龄大了,女儿才刚刚6岁,想念的时候晚上视频通话慰藉思念之情。其实,挂职是一种心态,一种作风,一种付出,一种收获,一种锻炼,一种经历。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组织的召唤,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博士,我义不容辞参与并有幸成为第18批博士服务团的一员,到青海西宁挂职服务,支援当地建设发展。这是伟大时代赋予青年博士的使命和担当,唯有努力奋斗、敢为人先,才不会有负青春韶华。

    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的青春岁月,这里的点滴变化都会令我兴奋。特别是近年来肉眼可见的变化:城市变美了、环境变靓了,天空更蓝了、河湖更清了,我为家乡的变化开心不已,期待幸福西宁,越来越幸福!


    上一条:党史宣讲进校园——服务基层,小海马们在行动! 下一条:我院洪刚教师应邀参加“池田大作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