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曲建武:切实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9-09-20  点击:[]


    摘要

    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无论在“应然”层面还是在“实然”层面与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要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厘清和破解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不利因素,才会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民族正行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当代青年将全程参与这一过程。习近平多次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他们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扣子。总体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取得了较好效果,高校连续保持30年的稳定就是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在“应然”层面还是在“实然”层面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把它抓好。

    一、充分认识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一个基本的事实没有变,这就是:一个世界,两种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重大的事情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而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事情。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成果。这是西方世界绝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一切反动势力诅咒这是“幽灵”,他们对马克思进行了迫害;十月革命胜利的时候,当时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就妄图用武力把新生的社会主义婴儿“掐死在摇篮里”;苏联的解体有自身的原因,外部的影响怎能逃脱干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抵御武装入侵、打破封锁遏制、防止“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的过程。历史昭示未来。从政治上看问题会自然而然地使我们联想到中国梦的实现既不会“敲锣打鼓”,也不会“轻轻松松”,西方社会怎能“袖手旁观”?中美贸易战只是贸易上的赢输吗?根本上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的较量。日前出现的美国、英国、欧盟等就香港示威者冲击立法会指手画脚,骨子里深藏着的还不是对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的耿耿于怀?中国梦必须实现!中国梦怎样才能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1]当代大学生将全程参与中国梦的实现,他们能否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关键取决于他们是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只有头脑清醒,价值观正确,行动才会坚定、持久,才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业已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二)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所系,如果大学培养的人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就没有必要办大学了。这是由大学所担当的使命和责任决定的。大学怎么来的?大学要往哪里去?简而论之,我国的大学就是爱国的产物。《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一些仁人志士便愤而崛起,“废科举、建学校”,要培养为国担当的人。蔡元培先生在做北京大学校长时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它种目的的人去用。竺可桢先生也是强调,教育的目标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提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无数“抗大”学子冲锋陷阵在杀敌的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彰显了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今天,聚焦新时代之中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国内社会进入深度转型期和改革发展攻坚期,这使得“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2]何谓一流大学?一流的大学一定是一流的人文与一流的科技相统一的,而且科技只能是人文的科技,是为人文服务的。而对于卓越人才来说,所谓卓越,一定是具有一流的人文精神的,也可以说就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人文精神之核心。因此,衡量大学办得怎么样,一定不是学校的规模有多大、学科有多强,就业率有多高,而是看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是否带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是否能够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可以说这些才是检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格谈大学培养了高质量的人才,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高等教育一定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把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放在人才质量的首位。

    (三)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大学生知识本领的提升

    马克思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3]同样,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人的艰苦奋斗,特别在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更需要他们有强大的知识本领。强大的知识本领从哪里来?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4]而“根绝一切犹豫”,放弃“任何怯懦”是需要一种勇气、一种主义、一种精神的。面对敌人的绞刑架,李大钊能够宁死不屈,那是因为他相信“未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夏明翰能够“砍头不要紧”,那是因为他坚信“只要主义真”;屠呦呦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怎能离开她不顾个人安危,在自己身上所做的一次又一次实验----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这“勇气”“主义”“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刻苦学习的强大思想力量。任何人的学习,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而学习?这些问题不解决,学习的动力就不会持久,因为自私自利的情感会限制一个人才能的发挥,面对“科学的入口处”,也就必然“犹豫”“怯懦”。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学生心中真善美的种子,就是点燃他们理想之灯的火炬,照亮他们前行之路的灯塔。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梦就剩“最后一公里”了。当代大学生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自己,才能读懂大学,才能明白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的道理,才能在“地狱的入口处”“根绝一切犹豫”,放弃“任何怯懦”,把自己的学习和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国家尚处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历史阶段,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有些困难影响他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无疑会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会为他们培养强大的知识本领提供无穷的推动力量。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审视

    (一)高校的定位尚有偏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检验一所学校办得怎样的核心标准就是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项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实事求是地看,与我们的工作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一些高校在学校的定位上尚有偏颇,这就使得学校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出现了不平衡。一些高校党的领导还不是十分坚强有力,“四个意识”还不是很强,不能坚决、自觉地与中央保持一致,不能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没有坚定地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一些高校把“双一流”建设看成学校的重中之重,一切围着“双一流”转,真可谓举全校之力建设“双一流”。抓“双一流”没有错,问题是不能只注重科技一流,忽视人文一流,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一流人文的核心。一些大学重视的是学校的规模、学生的就业率,把追求规模当成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把就业率当成了办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属性,忽视了学生带着什么样的择业观离开了学校这个重要问题。价值观不正确,学校的规模再大、毕业的学生再多,对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些学校没有像重视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一样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数量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也是严重缺编;辅导员教师队伍更是“青黄不接”。特别是辅导员教师队伍常常被“另眼看待”,在评职晋级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是不承认他们的教师身份,把他们看成了“杂牌军”,就是不按照辅导员教师的学科特点给他们评职称;再就是虽然承认了他们的教师身份、也按照辅导员教师的学科特点给他们评职称,但是到了评职称的时候,辅导员教师就没有名额了。其他教师系列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已经占到整个教师队伍的百分之五六十,甚至更高,怎么到了辅导员教师评职称就没有名额了呢?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切不正确的办学行为皆源于学校定位的偏颇。从问题的角度看,长期以来为什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工作始终走不出“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个尴尬境地,始终写在“文件中”,落实在“会议上”,不能掷地有声,与我们一些同志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我们应当办什么样的大学?应当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因素。没有人,什么事也做不成,没有高素质的人,也难能做成高标准的事。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6]教师是制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要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当充分肯定的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奉献了力量、贡献了才智。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的是,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一些教师的表现还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的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有的教师缺乏使命感、责任感,把教书当成了“饭碗”,没有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视角认识自身的工作,不能将“经师”和“人师”统一于身,只管“授业”“解惑”,忽视了“传道”,因而也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有的教师不能把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统一起来。身在学校,心却不在学生。一心想得是科研,想得是个人的名利得失,忘记了为学生搞学问,结果个人的利益满足了,学生“落下”了。更有的教师师德缺失,人格不正,难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因而也就不能引领学生健康地成长,一些学生所表现出的“自私”“自我”“自负”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思想行为,不能说与这样一些教师的影响不无关系。术业有专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的地位突出、作用重大、不可替代。但是就前者来看,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敏锐的政治头脑,没有从政治上看问题,信仰不坚定,不能将思政课看成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属性,对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不敢“亮剑”,不能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当成了知识传授,没有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灵;就后者而言,有的政治意识、政治敏感性与政治鉴别力较弱,没有认识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抓主旋律教育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的“本领恐慌”,对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思想困惑不能给予及时的回答,没有切实担负起大学生人生导师的职责;更有的辅导员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起不到表率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一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高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取得了实际效果。整体来看,广大青年学子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向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愿望同党和人民之需要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刻苦学习,在奋斗中展现青春之风采。但是从问题的角度看,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表现与我们对他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期望的结果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大学生在日益多元的社会化文化环境中,对各种错误思潮不仅不能正确地辨析且产生了认同,丢掉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因而对大学生应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屑一顾,甚至出现怀疑、抵触,结果系歪了身上的“扣子”;二是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追求,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打算得是将来怎样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宁愿“蜗居”,成为“蚁簇”,也不愿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不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三是有的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缺失,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中没有他人,对别人的冷暖无动于衷,“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看成是傻瓜,看成“天外来客”;四是有的大学生“一切向钱看”,追求物质生活第一,贪图安逸享受,没有奋斗精神,把大好的青春时光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采取偷窃、诈骗等违法手段;五是有的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在课堂,讲在嘴上,完成在考试中,存放在脑袋里,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衡量自身从事实践活动的尺码;六是有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红”和“专”的关系,重视的是职业技能这样一些“专”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关涉到品德培养的“红”的东西放在了能力之后,不懂得人生有两条起跑线,一条是知识的起跑线,一条是品德的起跑线,人生跑在终点的人都是品德线不输的人的道理,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品德培养的指针,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才能的增长和发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七是有的学生党员只是组织上入了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做不到入党前后一个样,不能很好地为同学服务,甚至与同学争名争利,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内在的自觉。

    三、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大学犹如航行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航船,大学党委犹如这艘航船的掌舵人,必须清楚地知道大学是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这就需要高校党委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学校办学的重要位置。为此,应当做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的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对于一所高校的党委来说同样如此。面对当今高等教育所处的复杂环境,高校党委应当以百倍的自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把学习当成使命、当成责任、当成追求。再忙,也不能忘了学习;再累,也不能放松学习。因为只有思想上的清醒,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正如习近平所说:“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8]高校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可以说这是高校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起始点、根本环节。二是真抓实干的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校党委要围绕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项中心工作认真梳理所存在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采取有效措施一个一个问题加以解决。认识不高,就解决认识;合力不够,就解决合力问题;机制不畅,就解决机制问题;队伍不齐,就解决队伍问题;投入不足,就解决投入问题;阵地不强,就解决阵地问题。不要总是去“发现”问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坚决去“库存”(有些问题不是没有看到,而是没有下决心解决)。例如上面所提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中央 16 号文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31 号文件),对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可是直到今天仍有为数不少的高校没有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很好地解决这两只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这是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证。必须将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文件和会议中“解放”出来,使之掷地有声。要拿出像抓“双一流”建设、“示范校”建设、学生技能培养、就业率那样的气力,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高校变成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场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亦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有关部门应当把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切实纳入到高校办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当中。

    (二)发挥好教师的关键作用

    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者给予学生的教育。要想推动别人前进,自己首先就应当是能够推动和鼓舞别人前进的人。教师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如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全取决于教师这个关键作用发挥的如何。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所应起到的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一是就全体教师而言的。要把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在今年3 月 18 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确提出了“六要”的要求,这也是对全体教师的要求。这里的核心,也是师德问题。有了德,才能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往情深,才能信心百倍地想方设法教育培养好学生,学生也才会信服你,才能毫不怀疑地跟你走。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解决教师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只教书、不育人问题。对党员教师要严格要求,切实发挥好他们的表率作用。特别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把师德培训放在教师上岗培训的首位。尤其要运用好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把师德考核实实在在地列入职称评审的条件当中。对极为个别的严重缺乏师德的教师,要及时地处理,该批评的批评;该开除的开除;该法办的法办。二是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可替代。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而是放在了科研上。一定要将科研导向转向教学导向。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如何,不应以承担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为标准,而应以看其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为标准。这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所应起到作用的根本体现。三是就辅导员教师而言的。辅导员教师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他们的言行对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不能不看到的是,一些辅导员教师的“正向力”作用发挥的不够。这当然有辅导员教师自身的原因,但是客观上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辅导员教师的愿干、会干、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现在给辅导员教师评教师职称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下一步应当着力解决一线辅导员教师的职称结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教师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彻底改变辅导员教师过于年轻化,“娃娃”导“娃娃”的状况。

    (三)优化教育的载体和途径

    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无疑有着丰富的载体和途径,实在需要每个载体和途径都能做大、做强,共同指向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这里显然无法面面俱到。在此我们只是强调优化这样几个载体和途径。一是做强“网络载体”。“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还是价值观认同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在“网中央”的时代,解决“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做到网上网下一致,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袭。网络要打好“进攻仗”,不能总打“防御仗”,我们需要“技术”,但更需要“脑子”。要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和学生“无缝链接”。二是将重心由择业率聚焦到择业观上。目前一些高校把就业率当成办学如何的标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是绝对错误的。大学是爱国的产物。大学生要“齐家”,更要“治国、平天下”,不然还办什么大学?要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展现人生的风采。要大力表彰和宣传那些为祖国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优秀学子。三是打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大学生活是从寝室开始的。寝室不只是学生休息的场所。寝室既是思想的园地,更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点”。学生们许多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寝室发生的。要改变那种只重寝室纪律管理的做法。要切实将寝室成员积极要求进步、刻苦学习、团结互助、生活简朴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文化元素纳入文明寝室的评比当中。四是把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实践既是认识的目的,又是认识的来源。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要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理论的力量和魅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切实落实好社会实践的学分问题,不能只把它写在教学要求里。教育部 2019 年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高校应当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五是用身边的榜样教育榜样身边的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榜样的示范。雷锋、郭明义都是学习的榜样。但是同辈群体的影响往往更直接、更深刻。要特别搞好党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来说,他们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能够自觉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这对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会起到很好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9(01).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5-1(2).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10(0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本(2016 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3.

    基金项目:2019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19AKS021)

    作者简介:曲建武(1957-)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条:马文婷&史春林:期权腐败的衍生逻辑、特点及治理路径探析 下一条:吴云志、刘根旺:习近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重要论述的三重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