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命运共同体中的文化交流

    2020-02-19  点击:[]

    命运共同体中的文化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 洪刚

     

    疫情出现以来,很多国家给中国发来援助物资,其中,从日本发来的援助物资上印有的词句特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很多国人认为这种中国传统诗句的形式让人觉得很暖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专门回应,表达谢意。

    无论这些词句出自何人之手,都体现着日本援助机构期待表达的情感,而这些诗句在日本民众中间也引起了强烈共鸣。这些词句之所以能在两国民众之间引起反响,不仅是因为词句优美,情感真切,更源于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认同。

    危难之时,除了物资上的救援,精神上的支持也会产生巨大的情感力量。在面对自然灾害和人类共同难题时,文化和文明的力量更易于穿越种种障碍而彰显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强大的文化认同力量。

    千余年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交流不断,同时,也常常表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这种情形的出现除了与其文化发展和所处文化中心与边缘位置有关系以外,更多地也受到了两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历史上,早在古代日本尚未进入世界大多数国家视野之时,中国的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就记录了日本,并且成为研究日本古代史珍贵的历史资料。及至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日之间的交往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影响下,日本思想和文化取向发生了重大变迁,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日间的交流又展现出新的气象。

    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很多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内藤湖南(1866-1934),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出生于日本秋田县一个武士家庭,父、祖都有一定的汉学修养。他作过老师、记者,后在京都大学任教。对于中日关系他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日本文化如同磨成的豆浆,依靠中国文化的卤水才凝集而成豆腐。在他看来,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的日本文化的源头,而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长。

    内藤湖南以古镜为证,认为至少在西汉之前,中国文化就已经在日本民族中间传播。而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时期,日本民族尚未形成类似国家的政治组织形态,其历史文化深深地受到了中国影响。这种情形,在中国周边各民族也普遍存在,他们几乎全部选择了与此相同的途径,包括日本、高句丽、三韩(古代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

    从文化交流角度看,文化有自中心向终极方向发展的运动以及再由终极向中心反向发展的运动,在其反向发展的运动中,既有源自权力关系的运动也存在着源自纯粹文化的运动。 内藤湖南认为“东亚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以中国为中心。”[1]中国文化最晚在西汉时期影响了日本,而在明朝日本倭寇染指中国滨海之时,日本的权力开始反过来影响到中国,甲午战争及此之后种种事件,更是加深和扩大了这种进程。近代以来日本西化之后,很多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即便学习的大多是西方思想,但不能不说那也是通过日本人接受到的,此时日本对中国文化的逆向传播已经出现。内藤湖南认为,这可能正是日本文化在东亚的价值,这样看来,即便说日本文化源于中国,也不能说日本文化就丧失了其价值。从整体来看,日本文化是东亚文化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给整个东亚以很大影响,因为日本文化这一体系属于东亚文化。

    纵观世界历史,从民族发展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此后伴随的常常是民族的衰落或是孱弱,甚至是国家灭亡。希腊败于马其顿,但文化为其所继承;古罗马败于日耳曼,但文化为其所发扬。一个国家的新兴或强大往往是弘扬传统或吸收他者的文化而创造新的文化。

    当年,内藤湖南提出了一个疑问:东亚与西方都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并不断发展,是西方吸收东方文化并创造出新的文化,抑或是东方吸收西方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从而使东方文化生生不息呢?从现实情况看,这一点难于做出回答。但可以判断的另一个问题是:到底是东亚民族还是西方世界更不满足于现有文化而更多地吸收了对方的优秀文化呢?从目前情况判断,可能是东亚民族。

    总体来说,西方世界对于自己的文化尽管也有反思,但总体上或是过于自负而无视他者,或是心生厌倦而固步自封,而对吸收外来文化热情不高。而在这些方面,东亚民族近代以来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并做着种种将之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尝试。或许在未来,不管以何种面貌和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尝试取得了一些结果,进而逐步形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那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就有了新的希望,那或许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更美好的文化,也更加体现各个民族文化价值的一种世界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日】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刘克申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第10页

    上一条:奋勇向前,抗击疫情 下一条: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庚子记忆